close

  近日,一首名為《不變的信仰》的主旋律歌曲唱響華夏神州大地。伴隨歌唱家閻維文激昂澎湃的動情演繹,這首歌曲鼓舞和震撼著眾多聽眾的心靈。
  在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一首主旋律歌曲能夠從眾多通俗歌曲之中脫穎而出得到受眾廣泛青睞,實屬不易。
  歌曲透露出的真誠和信仰,是《不變的信仰》能夠感染人的關鍵所在。閻維文回憶稱:“看到那朴實深沉激勵人心的歌詞,真正是被主創團隊沉重的黨員責任感所感動,也激發了自己作為一個36年黨齡老黨員的鬥志。”
  從藝術創作的專業角度來講,能否引發共鳴是判斷藝術作品好壞的關鍵指標。黨的十八大以來,進一步深化改革成為黨內共識。而在已取得的成就和已經展開的各種改革博弈面前,正是一往無前的共產黨人的信仰,將整個時代和國家、以及個人的命運聯繫在了一起。無疑,《不變的信仰》正是道出了這樣一種信仰的精神力量。
   來自民間群眾的心聲
  作為一首主旋律歌曲,《不變的信仰》的創作過程卻並非是命題作文。
  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黨內外對於進一步深化改革有了一定的共識,尤其是廣大黨員幹部對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充滿了期待。一個偶然的機會,一群對黨無比熱愛、對黨充滿信心的人從東西南北走到了一起,他們中有國企領導、作家、業餘作曲家、黨政機關幹部、新聞工作者等。
  言談之中,來自社會各界的上述人士達成一個共識,決定為黨寫幾首歌能在黨內得以傳唱,讓共產主義信仰在黨員隊伍中更加堅定、正氣得到更大弘揚、意志更加堅毅、鬥志更加昂揚。
  當然,這一決定充滿了現實挑戰。當下,在文藝創作上,以市場為導向的文藝作品占據著主要陣地,一些低俗作品大行其道,正氣得不到有效的弘揚。即使是一些正面的文藝作品,多數也無視客觀存在,盲目吟唱贊歌、頌歌,反而招致非議和反感。
  為了將“共產主義信仰”的主題深化,來自上述各界的人士紛紛獻計獻策,真誠和真實是各方人士達成的創作理念。最終,詞作者趙占國、代雅麗,以及曲作者萬久長,最終完成了《不變的信仰》的主體創作。從主創團隊人員構成來看,萬久長和代雅麗是藝術專業人士,而趙占國則是來自中國黃金集團的企業人士。
  拿到歌曲時,閻維文首先被打動了。他說:“以往都是專業詞曲人為其量身打造歌曲,但這次《不變的信仰》是一首由企業家、機關幹部、作家組成的非專業團隊創作的作品。這首歌曲,當每一個共產黨員他在吟唱時,首先唱出的是一種自豪。”
  實際上,《不變的信仰》歌詞語言正是詞作者親身體會或者來自民間。“為了百姓油鹽醬醋不怕奔波勞苦”,“為人民服務是心靈歸宿”等詞語,既將共產主義信仰比作永遠飛舞的“旗幟”,又使得聽者能夠感到親切朴實、簡單易懂。
  如《十送紅軍》等革命經典歌曲一樣,取材自民間、基調昂揚《不變的信仰》的成功,可謂並非偶然。
  與深化改革同步
  2012年底,黨的十八大勝利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確立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同時,一份宏偉而務實的藍圖展現在全中國人民面前。
  這份藍圖的主旨是堅定改革路線,並且持續深化改革。這一重要決定的做出,對於中國而言,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的黨經歷了各種考驗,廣大共產黨員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堅定信念、恪守信仰,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努力奮鬥,譜寫了新的歷史篇章。
  然而,在這個歷史時期,少數共產黨員經不起考驗而蛻化變質,他們拋棄信念、放棄信仰,利用體制機制的一些弊端,以權謀私、貪贓枉法、與民爭利,嚴重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作所為嚴重背離人民群眾,嚴重損害黨的形象和威望,嚴重破壞社會風氣。
  正因為如此,社會上出現了對黨員幹部形象“妖魔化”的傾向,也使一些黨員情緒低靡、士氣不振、不思進取、左右搖擺。
  作為“來源於生活、反映現實生活”的文藝創作,《不變的信仰》正是在這樣一種歷史節點上應運而生的。整個歌曲通過憶苦思甜的手法,提醒共產當人需要有堅定信念的決心和信心。
  很顯然,今天的共產黨員已經不能也沒有資格躺在革命先輩鑄就的歷史功勞簿上吃老本而盲目自信、躊躇滿志、裹足不前。黨必須在繼承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基礎上,認真審視面臨的問題;黨必須高舉共產主義大旗奮勇前進、再創輝煌。從這樣一個角度上講,《不變的信仰》是一首為了共產主義事業堅守的人們主題曲。
  實現思想的代際傳承
  當然,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革命薪火的代代相傳尤為重要。
  閻維文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所以我才能兩袖清風、不怕奔波勞苦、義無反顧;而另一方面,他也能把這首歌轉化成對自己的約 束和警示,通過一首歌曲的形式將共產主義信仰牢牢地記在心上,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這是一句出自36年黨齡的老黨員的話,它真實而又充滿教育意義。而未來深化改革的中流砥柱將越來越多的由現在的“80後”、“90後”、“00後”群體來擔當。那麼,如何使他們樹立堅定的信念,可能比經歷過戰爭、貧困年代的前輩們更加緊迫。
  現狀可能並不樂觀。信仰,對當下不少青年來說,是個有些“高大上”的詞,有人說它太高,有人說它太老,它被置於高臺之上,被留在書本裡邊,人們敬而遠之,遠而忘之。信仰,變得陌生。
  也有一些青年說,生活就是午後陽光小清新,輕鬆愜意很美好,何必那麼苦那麼累那麼偉大,我的生命里承受不了那麼多沉重。信仰,變得輕飄。
  更多青年說,票子、房子、車子就是信仰的“三位一體”。走“終南徑、攀青雲梯”,名利纏身、一路狂奔。得意時,一日看盡長安花;失意時,秋天漠漠向黃昏。信仰,變得現實。
  文藝作品可能是一種好的教育方式。歌曲《不變的信仰》播出之後,一位留學海外的學子成為它的“粉絲”。該學子說:“海外學習生活辛苦孤獨,特別需要精神上的振奮與共鳴。大家覺得這首歌旋律輕快,歌詞朴實,便傳唱了起來。”
  當然,在靡靡之音流行的當下,一首《不變的信仰》能夠起到的作用尚且有限,但是,誰敢保證這首光芒如“點點星火”的歌曲,將來不會成為照亮我們共同理想的一盞明燈呢?【打印】【頂部】【關閉】
     (原標題:《不變的信仰》讓夢想回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q06cqfl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